招生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招生专业 > 正文

086100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

发布时间:2025-09-08 浏览次数: 作者:

一、基本信息

专业

086100

专业名称

交通运输

学制

3年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126 应用技术学院

招生人数

46

联系人

柴老师

联系电话

0755-23256190

电子信箱

chaiyihua@sztu.edu.cn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8]交通工程学

复试科目

[F126]专业综合知识考核(应用技术学院)

注:具体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信息详见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https://yz.szu.edu.cn/info/1006/13396.htm



二、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通数智规划与运维管理

宫磊,黄俊生,王奕,李柏城,张雄飞,刘晓舟,王燕燕,陈菁菁,李伟,贺钰昕,江世雄,罗钦,唐瑞雪,杨霞,金美含,尹晓红,雷天

02

新型载运工具与车路协同技术及应用

熊飞,李梦,马正伟,王宏楠,牟晓琳,李和言,谌礼群,刘宇,汪雄师,王永辉,田萌健,周伟健,张书朋,高健,邓国明
03
无人机数智化设计智造及运用与低空经济 张青松,陆建勋,刘汇,汪昆,冯平,郑华伟,张婷,伍博,程涛,刘鹏
04 现代物流与数智供应链 苏杭,李楠,曾银莲,于丽娜,杨智森,于乐,王丽娜,李一鸣,谭冰清


三、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对城市陆空立体化智能交通领域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智造与应用、运维保障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产业需求和科技发展为驱动,以创新实践、工程应用为导向培养交通运输工程及其所驱动的相关交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创新复合型人才。


培养方向:

   1.交通数智规划与运维管理。本方向面向智慧交通发展需求,通过前沿技术赋能传统交通规划与运维管理,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安全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研究交通大数据分析与需求预测、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与智慧运维、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系统、轨道交通智慧运输管理与维护保障、低空交通规划与管控、城市交通智能管控与优化决策等。

   2.新型载运工具与车路协同技术及应用。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有序、优化、安全运行为目标,运用智能感知与物理信息融合系统、智能辅助驾驶/无人化驾驶、边-云计算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等,研究新型载运工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慧道路、综合交通一体化运行控制为基础的“人-车-路”协同系统及其工具、设施与服务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及制造、实施应用、智慧运维保障及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新方法与新工艺新装备。

   3.无人机数智化设计智造及运用与低空经济。主动适配国家、大湾区和深圳无人机与低空经济产业及所驱动的先进智造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以构建水陆空立体化交通运输物流系统、数字化城市治理与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供配电网及现场作业巡检、低空海洋/海岛经济等的智慧化、无人化、绿色化为目标,面向低空飞行器(无人机)的设计智造及其应用,研究无人机空气动力学及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人本智造,多模态信息融合与无人驾驶主动适应性全域全息智能感知,脑机融合与具身智能及人智交互,先进计算与“边/端-雾/云”协同,以及基于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的无人系统协同、运控和智慧运维等及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方面的使能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测试评估方法、规范与标准。


   4.现代物流与数智供应链。以构建高效、韧性、绿色、智慧、可持续的现代物流体系与供应链网络为目标,运用数据驱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运筹优化、前沿信息技术等数智化技术,综合决策科学、系统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在“物流-信息-资金-服务”四流融合的框架下,研究物流系统优化及仿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智慧仓储与自动化设备、智能运输与无人系统调度、基于多式联运的多模态物流网络优化、端到端供应链智能决策与管理、风险防控与可持续性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技术突破与创新运营范式。


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师资主要由来自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专职教师和从深圳市地铁集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单位聘请的特约教授/客座教授、校外企业硕士生导师构成,均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大部分导师具有海外留学和/或工作经历。通过多渠道的校企合作,以实践为导向、产教融合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罗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优化、运输系统仿真等方向的研究。

(2)程涛,博士,教授,从事多模态信息融合、智能感知、人智交互及在无人系统、“人-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系统、人本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3)冯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实验力学、机器视觉、智能材料与结构、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检测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及装备等方向的研究。

(4)李和言,博士,教授,从事高效驱动与传动、车辆设计与控制,车辆摩操与润滑、车辆动力学等方向的研究。

(5)陈菁菁,博士,教授,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智慧车站,交通大数据挖掘、交通可持续发展等方向的研究。

(6)张青松,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航空器动力系统安全、低空飞行器智能充电与调度网络优化等方向的研究。

(7)尹晓红,博士,副教授,从事智能交通与检测、智能压电聚合物材料与结构、自动引导车轨迹跟踪及能量优化控制、车路协同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8)马正伟,博士,副教授,从事交通事故大数据分析、道路交通安全与人体损伤生物力学、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与能量管理、汽车结构设计与安全等方向的研究。

(9)宫磊,博士,副教授,从事车联网与自动驾驶背景下交通仿真、新型交通方式与先进机动性,交通行为模式,交通大数据与数据融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方向的研究。

(10)张书朋,博士,副教授,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与优化、动力锂离子电池建模与控制、自动驾驶轨迹跟踪等方向的研究。

(11)张婷,博士,副教授,从事包括机器学习等智能优化算法在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联网、无人机与低空经济方面的应用等研究。

(12)王宏楠,博士,副教授,从事内燃机和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13)杨智森,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海事安全管理、绿色航运、港航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设置如下:《应用数学》,王奕/金美含;《交通运输工程学》,程涛/张雄飞;《交通运输组织》,罗钦/陈菁菁/贺钰昕;《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李强;《现代控制理论与应用》,张书朋;《智能交通系统》,雷天;《无人系统优化与仿真》,张婷;《汽车理论》,马正伟;《低空物流理论与实践》,郑华伟;专业实践,全体导师。


教学资源:

本学位点专业学位研究生依托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联合办学的深圳地铁集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培养,利用广东省高校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高校载运工具智能终端精密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装备技术应用与服务试验基地等构建了城市智慧交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与平台;与深圳相关企业联合建立了三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康士柏”;创建了“法雷奥、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51VR、上海熠速、未来感知、康士柏”等23个研究生校外实践创新基地和校企联合实验室。


奖励体系:

按照深圳大学以及深圳技术大学的奖助体系执行。


培养特色:

(1)在培养方式上,充分发挥多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一体化协同育人、协同科技创新机制及双导师、导师团等优势,注重以校内外科研平台和专业实践中心、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为工程教育环境,以实际项目和实际问题为驱动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培养方案上,突出鲜明的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实践性和工程针对性,着重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及个性化培养;

(3)在课程设置上,以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牵引,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工程应用特点设置课程,体现多学科,特别是AI+、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低空经济+、系统科学+等与本专业领域的相互交叉与融合和前沿性、前瞻性,着眼于为学生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知识结构;

(4)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将教学搬进实验室、工程现场、企业的规划设计与研发及生产经营与管理及实际问题情境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专业技能、技术集成与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运用能力,科学道德、严谨学风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各环节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工程案例)、研讨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数字化与AI模拟/虚拟仿真教学。


就业情况:

本领域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在国家及省、市(区)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科研院所及学校、教培机构等单位,从事智能交通载运系统(包括道路交通运输与轨道交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低空飞行器(无人机)与低空经济、现代物流与数智供应链等)的规划设计、技术创新及装备研发、生产与应用、组织指挥及运行维护保障、经营及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本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可优先推荐到相关合作办学单位就业。


咨询方式:

深圳技术大学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大楼,办公电话:0755-23256190。



四、报考要求

欢迎具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车辆、汽车服务、航空航天、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与信息等本科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本专业;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 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


 

上一篇:105500 药学(专业学位)

下一篇:085601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