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探索自然有序的奥秘:我校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浏览次数: 作者:

近日,我校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新型“图灵斑图”,该工作为理解自然有序,生物形态结构,材料自组装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该成果以“Turing patterns with high-resolution formed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 in thin-film solution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Q1, IF:17.69)上发表。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项泽众为该文的第一作者,李顺朴教授为通讯作者,深圳技术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1952年,著名数学家阿兰×图灵为了解释生物形态及体表花纹的形成提出了反应-扩散理论,该理论被后来的诸多实验所证实。这种通过化学反应-扩散机制所形成的规则图案称作图灵斑图。 研究团队发现,这种斑图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化学反应过程,也可以通过上坡扩散等物理机制实现。他们将有机分子溶液约束在微米间隙的狭缝中(图1),由于液体对流受到高度抑制,溶剂挥发所引起的浓缩(或组分过冷)可以延迟有机溶质分子的沉淀,从而使系统驱策到远离平衡态。当溶液浓缩到临界点时,系统出现失稳,产生远离平衡态的拐点分解,形成规则的浓度谐波(条纹结构)。浓度谐波可以产生二次失稳,衍生出大量的规则斑图,如方格,锯齿,栅栏,马赛克等多种形貌(图2)。该工作所采用的实验系统构成一个简单的耗散系统,可以在没有人工参与的天然条件下实现(如微小岩缝内淤积的生物分子水溶液)。所发现的斑图形貌,有序而多变,类似的图案可以在生物体系中找到,如植物叶脉等。该工作可以用于微纳材料的自组装,或许还可以对生物形态结构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2517E

1.斑图形成原理示意图.(a)有机溶液约束于衬底与柔性盖板之间;(b)溶液浓缩至临界点后形成浓度波;(c)溶剂挥发后浓度波沉积在衬底上;(d)有机分子溶质-溶剂二元相图.图中示出拐点分解区(蓝色)及溶液如何经过C0-C¢-C成分点浓缩至临界成分点C*.其中DT为溶液的过零度,右上角示意图表示平衡态沉淀时的无序形貌。

 

          28632

2.有机溶液薄膜内形成的几种典型斑图形貌. 溶液由小分子半导体C8-BTBT,掺杂聚合物(聚苯乙烯,PI)和氯苯溶剂配制而成.a(10mg C8-BTBT + 10mg PS)/ml;(b) 10mg C8-BTBT/ml; (c) (10mg C8-BTBT + 5mg PS)/ml; (d) (10mg C8-BTBT + 10mg PS)/ml.(e-h) 利用谐波模拟得到的几种斑图形貌。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5162-z

稿件来源: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  深圳技术大学官网


 

上一篇:促进学术交流 推动创新发展 | 深圳技术大学第四届“技研论坛”成功举办

下一篇:喜迎二十大:党建引领促升学——考研经验分享会